媒體報導 / 專訪
六月的第三個週日,不少地方都會慶祝父親節。然而,家庭制度面對著不同的衝擊,父親的角色也隨著時代和社會環境而有所轉變。
在香港,家庭承受著長工時和租金貴等社會壓力外,夫婦關係亦面對著考驗。政府本年一月發表的數據顯示,本地離婚個案持續上升,二零一六年以每千名人口計算的粗離婚率是2.34人,是一九九一年的兩倍多。
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近年開展離異家庭共享親職支援服務,即使父母在求助後仍決定離異,也期望雙方能為孩子負起父職和母親。
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此前以家庭為主題,重申教會不能忽視遇困難的家庭,教徒當與有需要的家庭同行。
輔導會中心主任鄭朱雪嫻表示,參加者接受離婚支援服務的時間通常為1至1.5年,現時每年有140人參加一對一的離婚輔導。她指,通常離異父母中只有一方接受離婚支援,因此二人步伐不一樣,最理想是父母與子女一同參加共享親職教育。
「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」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,基金今年再捐款港幣逾700萬港元,開展為期3年的「賽馬會『以孩為本』共享親職計劃」,將因應參加者要求新增進階課程,教導父母情緒適應、親職技巧及衝突處理的技巧。
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於2015推動為期3年「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」,為離異家庭提供工作坊、情緒輔導等。輔導會同時邀請中大社會工作系專業顧問劉玉琼研究服務成效。
研究於2015年4月到今年1月期間,以問卷及訪談方式進行,結果受訪父母接受服務後,悲傷及憤怒情緒減少,增加了自我價值,兩人間的衝突亦減少。相關輔導服務亦有助增加父母間親職支援,如「共享親職教育」,教導父母以小孩福祉為依歸。
家事調解督導及婚姻輔導員鄭朱雪嫻昨日表示,輔導會一年接收約140宗個案,當中衝突個案(涉及打官司或肢體衝突等)的個案佔30%。
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向離異父母提供五個合作建議,例如第一不再作夫婦,也毋須為敵人,為子女福祉,保持和平;第二與前配偶維持健康界線,視對方為合作夥伴等。